2012-08-08

風潮跨界音樂教室筆記心得一 原住民音樂


回來台灣之後,把出國時的感動轉化文字和音符,也與美國朋友合作,學習音樂的製作。
乘載了許多重量後,現在創作有別於一年前僅是為了比賽為了好玩,關心的素材更多元了,表達的手法也力求突破,猛然發覺自己的思緒越來越複雜,卻沒有釐清核心,因此決定歸零,跨界思考,追尋創作與音樂的來源。

於是報名了風潮音樂與流行音樂產業局聯合主辦的跨界音樂教室,從學習台灣的音樂,並與各界音樂人切磋,實際操作企劃行銷,補充自己的能量。前半段的課程是以了解台灣音樂為主,兩堂課上下來,滿滿的課程筆記與課後討論,打破我對音樂舊有的思考模式。決定好好來整理一下目前所學的心得。

這兩周都是由六十年來台灣最活躍的民族音樂學者吳榮順教授主講,于國華老師主持。8/4楊錦聰總經理開場,從風潮音樂一開始三個人,如何開始到處蒐集並記錄台灣的聲音,到企劃與製作有別於其他唱片公司的身心靈、大自然、或民族音樂,也促成了許多原住民歌手被更多人聽見,如以利‧高露的專輯。下一步,台灣的音樂方向盤,則是握在我們每個人手上。以下摘出教授的講課重點歸納包含針對同學提問的回答。

第一堂課 山與海的對唱

于國華老師開場:

1. 21世紀,音樂產業大改變,CD銷量減少,用音樂賺到錢變難,但音樂越來越普及,人對音樂的需求量與依賴度提高,每個人都可以用音樂創造環境。
2. 台灣的音樂產業面臨到的是創作人才在態度和方法上相較前輩出現大斷層,以及流動快薪水少的專業行政人員缺乏,觀眾對表演形式可看性的要求提高,因此從藝術端到觀眾端這中間的製作人才也需要足夠創意,結合新科技、少預算、新行銷手段。
3. 藝術教育的範疇,除了知識的傳授、欣賞的方法,經過內化吸收而表現出來,也需要倡導交流與分享,因為同樣的音樂在不同的人身上會形成不同的漣漪。

 吳教授講課:

一 談創新

要有「根基」,才不會四不像 (創作源面臨失根,許長輝作曲家發動民歌採集運動)
要有「共鳴」,讓人血脈噴張,跟著你呼吸
要風格「多樣」,有主要風格,也有次要風格,才能細水長流,讓觀眾每每耳目一新

二 強文化對弱文化的掠奪:

1. 許多年前第一次進入部落,只覺得音樂真美,從漢文化的中心文化角度,只覺得一定要幫他們(弱勢文化)推廣。然而真正進到部落以後,部落的人教給我的生命態度遠超過我能想像。

2. 葛瑪蘭族人說,假如風潮沒有幫他們製作,找回他們的音樂系統,他們無法登錄為一個族群,因為沒有證明顯示他們擁有自己的語言。

3. 我們如何approach一個不同的文化? 這涉及到一個倫理框架,知己知彼,了解並尊重他們。我們在每個階段都有限制和優勢,而我的方式是透過專業,使族人信服,他們覺得你懂得很多,就會幫助你完成你想做的任何事。

4. 台灣音樂地圖的構想:
1)       過去照種類分-->現在包羅萬象:阿美族稻殼、布農五族複音音樂:瑪蘭、都蘭部落錄音
2)       傳承的問題是美麗+哀愁:儀式歌容易保存,個人化的生活歌則難保存,除非像小黑貓樂團表演生活歌
3)       每個族有自己的禁忌和故事

  • 夫妻私密的歌不能亂唱,被族人罵,我們漢人聽不出來,他們卻都懂,不可言喻的歌詞
  • 卑南族三月除小女草的婦女歌
  • 鄒族:北鄒分兩隻,達邦部落較為保守,戰祭歌不能亂唱,因為有一次看到天神下凡吃血淋淋的肉,南鄒在高雄三民和桃員都快沒了,八八風災
  • 賽夏族祭歌有一個族人喝醉,錄音那天罵髒話,因此唱片全追回沒發行
  • 排灣族北支很完整,從兒女出嫁到巫師的歌都有收錄,有趣的是捕山豬的歌和魯凱族類似,但唱法不同(老師當場示範超好玩!)
  • 泰雅族賽德克巴萊大家都知道,但其實保存得少,現在就分三支:泰雅、太魯閣、賽德克。三位老奶奶沒學過音樂,卻採用密集對應唱法,一個接一個不中斷的接續非常美。
  • 布農族南投信義鄉那支是全國最大有123人,為何改天主教為基督教?與本身編制有關:他們沒有頭目的編制,由能力強的人帶領族人,跟基督長老會議推舉牧師的方法異曲同工,不像天主教是指派,沒得選。
  • 葛瑪蘭宜蘭冬山河唱他們被迫遷至新社的歌,哼的老奶奶每天唱得不一樣,留不下來,怎麼辦?採譜!用transcription聽寫,才發現原來有跡可循,終於留下來傳唱下去。

 活著的文化

文化採集很怕變成資料庫,記得,只是手段,非唯一標準,只是採一個結構和基礎,重要的是如何利用採集的資料,讓這個活著的文化,無形的living tradition創造新的model我們採集到的只是一個瞬間,不是永恆!

如何跨界創新(假如想把這些美麗的原住民音樂改成音樂劇?)

1)光抓旋律沒有用,要找語法,每個部落都有獨特語法,影響音樂,而語法受限的話,就難產生共鳴。
2)Vocal impression/expression(唱腔)就像一個歌手或文化的印記。
3)逐鹿傳奇想做原住民歌舞劇,但原住民覺得沒有任何原住民的特色,唱腔完全用歌劇,(這段老師演唱全場哄堂大笑)我們在表演需要考慮觀眾的期望,唱腔需要unify(統一),可用原住民的唱腔為主體,再用插句的形式補一些原本沒有的樂器等等。設計得不好,跨界創新重新編曲的美夢就可能失敗。
4)卑南音樂為何讓人著迷:唱腔統一
5)Process: 觀念->行為->歌曲
6)台上的人要感受到聽歌人的苦,21世紀講表演藝術,不只是個人的創作爽就好,觀眾有接受,表演才算完整。
==========================================

第二堂課

講布農族 每唱必合(厲害)

範例:pasibutbut祈禱小米豐收歌──八部音合唱

1. 1943黑澤龍潮在台東豐山郡里壠山社發掘,1952寄至世界教科文組織UnescoIFMC國際民俗音樂學會登錄明德部落為傳承八部音合唱之部落,引起民族音樂學者Andre Schneffner, Curt Sachs, Jaap Kunst等人注目。

2. Ethnomusicology民族音樂學—to the field (只是去田野採集)V.S.to do the field work (去做)

3. 這首歌的瀑布說/蜜蜂說/候鳥說
傳統中演唱時機與場合,一向與小米生長息息相關。巫師jigadalunsa建議用完美和音作為全族獻給天神(布農族信單一天神dehani)的禱告,以求得和諧共存。除了宗教意義,也有社會團結功能

聽完後的感受: 完美五度700音分給人喜悅的共鳴,直覺的共振

演唱模式:
1)       八人分四部,母音U-E-E-O
2)       聲部是相對的關係
高音三人mahosgnas (其中一人做mashal)
第二部一人 macini
第三部兩人 lamaindo
低音兩人mabonbon

聲部關係與複音:
小三度5-3
大二度3-2
大二度2-1

破壞與重建:
mashal預告結束: 六次結構後,圓滿maslin--完全五度700音分
呈現哲學與價值觀: 布農族喜歡穩定和諧,不能忍受超過五度!
破壞與重建的循環價值,是東方的哲理,也是原住民音樂的力量所在!

八部音合理的因素:
1)Polyphonic structure複音結構
2)特殊選擇的母音(E U O)3)喉音事實throat fact  (老師說喉音與新方美學觀不同,其實用對方法不會痛)4)雙音現象Biphonic phenomenon5)泛音幻象overtone illusion

全世界的八個雙音民族(diphonique):
Monastere tibetain de Gyuto
Mongolie
Tuva
Bourintes
Oirats
Kharkass
Gorno-Altais
Bashkirs
其他:印度Rajasthan, 南非Xhora, 義大利Sardaigne

泛音唱法種類:
One cavity: Karguran( Tuva), phonetic singing (western), pasibutbut(Bunun)
Two cavity: Sygyt(Tuva)
One-two cavity: Khomeei (Tuva)

問題討論:

  不同藝術美學如何認定?

1885年到現在的民族音樂學,原單以西方美學觀看,後殖民時期後,1920年開始學者離開歐洲中心認知,去比較,但仍以西方做基礎,直到1965 年有音樂人類學者指出音樂不是藝術,而是人類社會的行為角色,這種新的音樂觀,讓音樂N次方出現,learning behavior, vocal behavior, social behavior的不同,找到conciliation,一種方式是先進到被觀察民族之中,從中理解後再加上自己的見解,使它們的存在等同事實。看你的角度是什麼就會形成一套不一樣的見解。

文化與哲理

最初的音樂,是為了神,這裡牽扯到神話,可發現人對生命的看法,人的生命在不同文化卻反映出相同的本質。布農族是最沒禁忌的民族,1949年西方宗教傳入後才改信天主教放棄傳統禁忌,泰雅族則是日本人逼迫他們去除祭典要用日本的新年。賽夏族很莊重每兩年才唱一次,日月潭年祭之外的時間都不能唱,很難傳承。

表現形態與採譜困難點

原住民音樂很多是流動式,無法切割,畫小節號需要勇氣,只有漢族會說「一板一眼」,針對原民音樂,我都只花虛線,自己用符號transliteration表現出音高和秒數。

五線譜很難標記,原住民音樂很多用雙音,速度上也並非十二律分,因此寫譜要看目的,每一種譜都有承載其美學觀,只是用來作為溝通的事實呈現。例如台灣以前的宮尺譜。

  又談跨界:

曾經有位音樂家設計了與原住民朋友們的即興表演,國家音樂廳爆滿,他想用即興進入原民世界,但原住民的音樂是橫向的,流動的,他不知從何切割,整場在旁邊算拍子卻始終進不去,還好泰武國小的小朋友們八個不徐步緩的演唱了天籟的曲目,全場感動,否則大家大概想退票(笑)。跨界要互相加分,才不會變成disaster災難!

1 comment:

art07013@hotmail.com said...

您好,很高興在這個地方看見您這麼鉅細靡遺的筆記內容,讓沒辦法參加課程的我如同也跟您一起上課呢。
您的部落格內容非常的充實,也非常的實用,感謝您!! ^^

Snap Shots

Get Free Shots from Sna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