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接著颱風中秋節的是強颱教師節, 倒也讓剛開學緊湊的步調得以舒緩片刻
很開心的窩在沙發上看了三部好片調劑身心:
1.金龜車賀比(記得是高二暑假原本想看的電影,終於看到了! )
2. Taxi(II)適合闔家觀賞的搞笑動作法文片, 看過I,III當然要看一下II
不過,令我笑中帶淚的是
3."街頭日記"裡希拉蕊史旺詮釋的好老師
一直相信老師的基本條件,
是對自己教學成效的完全負責,
猶如經濟學第一堂課老師便開宗明義表示:
"你們若是學不好, 是我的問題和責任!"
此電影給我很大啟示: 一個老師最大快樂和成就, 在於他願意為學生付出和犧牲多少 !
回首大一整年的學習過程, 發現自己仍欠缺許多, 距離獨立思考還有很多路要走,
因此期許在未來一年能向致力於教育的好老師們學習, 對生命或各領域的知識都能有新的體悟!
==================================================================
街頭日記(Freedom Writers )
--改編自真實故事的動人故事
加利福尼亞,長島,在踏進當地威爾森高中的第一天,熱血的菜鳥老師艾琳·格魯維爾(希拉裡·斯旺克飾)還是個滿懷希望要改變世界的理想主義派。然而她將要面對的,是在LA暴動之後,各種族之間暴徒械鬥一觸即發的長島,連本來應該不聞窗外事的學校也不例外。
艾琳的班級裡,全是被其他老師放棄的青少年,非裔美國人、拉丁美洲人、亞洲人,班級裡不僅族裔混雜,都是附近貧困街區的孩子,甚至還有小混混和黑幫團體成員,他們對學習沒有絲毫熱情。艾琳對於教師這一職業的熱情受到了嚴重的挑戰,但她卻並沒有同其他成年人一樣避之唯恐不及,而是學著真正聆聽學生的心聲。
逐漸開始瞭解學生們的世界的艾琳,痛心地發現這些不過十來歲的孩子們,每天不得不掙扎著在街頭暴力中生存,能平安無事地渡過每一天就是他們最大的希求。
於是艾琳借鑒二戰時安妮·弗蘭克的做法,讓學生們利用日記寫下點點滴滴的遭遇,互相分享互相傾訴,從生活裡找到希望與自由。從艾琳那裡,學生們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一本「街頭日記」竟改變了他們的人生,使他們得到了救贖!
看點:真實無比的街頭日記
這一群叫「自由作家」的年輕人,他們記敘下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作為日記,日記裡有著暴力、無家可歸、種族歧視、疾病和虐待,也有著改變人生的希望,他們的艾琳老師則用插敘,串起了這些篇章。
當這本日記的集錦成書發表,美國卻為之震驚了--《人物》雜誌兩次專題報導,美國教育部部長親自會面,曾在二戰中收留過安妮·弗蘭克一家的荷蘭女人,也被邀來看望他們,並稱他們為真正的英雄。 因為他們寫下的都是真實,這些被學校放棄、隨時可能慘死街頭的學生,在女老師的引導下改變了自己的人生和街區的風氣。「拯救一條生命,就拯救了整個世界。」
如此真實動人的老師感化學生的故事,自然也少不了被搬上好萊塢的銀幕。雖然師生題材的電影不算少,但涉及到種族歧視、犯罪的真實街頭色調的卻絕對寥寥無幾,更可況,集合了《永不妥協》的製片人和兩度奧斯卡影后光環加身的希拉裡·斯旺克的搭配,少不了振奮人心的精彩。
古維老師每天衣著端莊的去學校,針對學生的需要準備各種創新的課程,歡喜和自信寫在臉上,在在表現出她內心對教職和學生的尊重。但是,她雖然肯定本身的價值,卻把「自己」放得很低。因此,當學生不但在課堂上指責老師,甚至因為她是白人而排斥她時,她並沒有因權威受到挑戰而發怒。所以,能冷靜地分析學生的問題,進一步體會到學生的苦,而找出幫助他們的方法。
每一個行為背後,一定有一個想法在主導,如果不把觀念扭轉過來,行為的本身只是暫時的轉變而已啊!學生為何老毛病常犯,原來問題是出在老師身上。 古維老師根本去解決學生的問題,而不只要求學生的外在行為。當她發現學生種族歧視、相互迫害的主因是由於觀念狹隘,錯以為鬥爭才能生存時,她並不急著糾正學生的行為,而是從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觀念做起;她為了擴展學生的視野,引發他們對其他生命付出關懷,她自費購買《安妮的日記》、《十二怒漢》等書給學生閱讀、帶學生們參觀大屠殺紀念館,並請大屠殺生還者現身說法,以幫助他們了解種族歧視導致迫害的可怕,也讓學生們知道自己的處境並不是最悲慘的。
片中,古維老師有一個行為讓我非常驚訝:她為了籌措學生買書和校外教學的餐旅費用,居然不顧形象到內衣店和飯店打工!甚至最後造成先生不諒解,導致婚姻破裂,但她仍然無怨無悔。日常老和尚曾說:「一切的痛苦都來自於為自己,一切的快樂都因為想到別人。」
古維老師在決定從事教職的同時,就已經體會到教師的價值,對教育產生無比的信心,以及強烈的使命感。她不顧父親的反對,毅然投入教職。她對父親說:「教書有什麼不好?」面對學校放棄學生的做法,她不以為然地表示:「只要我教得好,學生一定能夠繼續學下去。」如果是我遇到二○三班學生,會如何?可能第一堂課就被嚇壞了,然後徬徨無助、生氣抱怨。接著,就像片中古維老師的父親所說的:「試著撐到學期末,然後找更好的工作。」
雖然片中記錄的是種族與幫派的問題, 升學主義與功利主義下的台灣社會, 青少年扭曲價值觀的教育問題卻同樣值得深思。
很開心的窩在沙發上看了三部好片調劑身心:
1.金龜車賀比(記得是高二暑假原本想看的電影,終於看到了! )
2. Taxi(II)適合闔家觀賞的搞笑動作法文片, 看過I,III當然要看一下II
不過,令我笑中帶淚的是
3."街頭日記"裡希拉蕊史旺詮釋的好老師
一直相信老師的基本條件,
是對自己教學成效的完全負責,
猶如經濟學第一堂課老師便開宗明義表示:
"你們若是學不好, 是我的問題和責任!"
然而「教育是人類升沈的樞紐」,可見教育對一個人的生命具決定性的影響;
關懷學生的生命,比傳遞知識更加重要!
此電影給我很大啟示: 一個老師最大快樂和成就, 在於他願意為學生付出和犧牲多少 !
我十幾年生命裡乘載著無盡的教誨與付出, 在這特別時節, 仍要說聲: 老師們, 辛苦了!
回首大一整年的學習過程, 發現自己仍欠缺許多, 距離獨立思考還有很多路要走,
因此期許在未來一年能向致力於教育的好老師們學習, 對生命或各領域的知識都能有新的體悟!
==================================================================
街頭日記(Freedom Writers )
--改編自真實故事的動人故事
加利福尼亞,長島,在踏進當地威爾森高中的第一天,熱血的菜鳥老師艾琳·格魯維爾(希拉裡·斯旺克飾)還是個滿懷希望要改變世界的理想主義派。然而她將要面對的,是在LA暴動之後,各種族之間暴徒械鬥一觸即發的長島,連本來應該不聞窗外事的學校也不例外。
艾琳的班級裡,全是被其他老師放棄的青少年,非裔美國人、拉丁美洲人、亞洲人,班級裡不僅族裔混雜,都是附近貧困街區的孩子,甚至還有小混混和黑幫團體成員,他們對學習沒有絲毫熱情。艾琳對於教師這一職業的熱情受到了嚴重的挑戰,但她卻並沒有同其他成年人一樣避之唯恐不及,而是學著真正聆聽學生的心聲。
逐漸開始瞭解學生們的世界的艾琳,痛心地發現這些不過十來歲的孩子們,每天不得不掙扎著在街頭暴力中生存,能平安無事地渡過每一天就是他們最大的希求。
於是艾琳借鑒二戰時安妮·弗蘭克的做法,讓學生們利用日記寫下點點滴滴的遭遇,互相分享互相傾訴,從生活裡找到希望與自由。從艾琳那裡,學生們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一本「街頭日記」竟改變了他們的人生,使他們得到了救贖!
看點:真實無比的街頭日記
這一群叫「自由作家」的年輕人,他們記敘下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作為日記,日記裡有著暴力、無家可歸、種族歧視、疾病和虐待,也有著改變人生的希望,他們的艾琳老師則用插敘,串起了這些篇章。
當這本日記的集錦成書發表,美國卻為之震驚了--《人物》雜誌兩次專題報導,美國教育部部長親自會面,曾在二戰中收留過安妮·弗蘭克一家的荷蘭女人,也被邀來看望他們,並稱他們為真正的英雄。 因為他們寫下的都是真實,這些被學校放棄、隨時可能慘死街頭的學生,在女老師的引導下改變了自己的人生和街區的風氣。「拯救一條生命,就拯救了整個世界。」
如此真實動人的老師感化學生的故事,自然也少不了被搬上好萊塢的銀幕。雖然師生題材的電影不算少,但涉及到種族歧視、犯罪的真實街頭色調的卻絕對寥寥無幾,更可況,集合了《永不妥協》的製片人和兩度奧斯卡影后光環加身的希拉裡·斯旺克的搭配,少不了振奮人心的精彩。
古維老師每天衣著端莊的去學校,針對學生的需要準備各種創新的課程,歡喜和自信寫在臉上,在在表現出她內心對教職和學生的尊重。但是,她雖然肯定本身的價值,卻把「自己」放得很低。因此,當學生不但在課堂上指責老師,甚至因為她是白人而排斥她時,她並沒有因權威受到挑戰而發怒。所以,能冷靜地分析學生的問題,進一步體會到學生的苦,而找出幫助他們的方法。
每一個行為背後,一定有一個想法在主導,如果不把觀念扭轉過來,行為的本身只是暫時的轉變而已啊!學生為何老毛病常犯,原來問題是出在老師身上。 古維老師根本去解決學生的問題,而不只要求學生的外在行為。當她發現學生種族歧視、相互迫害的主因是由於觀念狹隘,錯以為鬥爭才能生存時,她並不急著糾正學生的行為,而是從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觀念做起;她為了擴展學生的視野,引發他們對其他生命付出關懷,她自費購買《安妮的日記》、《十二怒漢》等書給學生閱讀、帶學生們參觀大屠殺紀念館,並請大屠殺生還者現身說法,以幫助他們了解種族歧視導致迫害的可怕,也讓學生們知道自己的處境並不是最悲慘的。
片中,古維老師有一個行為讓我非常驚訝:她為了籌措學生買書和校外教學的餐旅費用,居然不顧形象到內衣店和飯店打工!甚至最後造成先生不諒解,導致婚姻破裂,但她仍然無怨無悔。日常老和尚曾說:「一切的痛苦都來自於為自己,一切的快樂都因為想到別人。」
古維老師在決定從事教職的同時,就已經體會到教師的價值,對教育產生無比的信心,以及強烈的使命感。她不顧父親的反對,毅然投入教職。她對父親說:「教書有什麼不好?」面對學校放棄學生的做法,她不以為然地表示:「只要我教得好,學生一定能夠繼續學下去。」如果是我遇到二○三班學生,會如何?可能第一堂課就被嚇壞了,然後徬徨無助、生氣抱怨。接著,就像片中古維老師的父親所說的:「試著撐到學期末,然後找更好的工作。」
雖然片中記錄的是種族與幫派的問題, 升學主義與功利主義下的台灣社會, 青少年扭曲價值觀的教育問題卻同樣值得深思。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