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些音樂治療師的網頁, 挺有趣~
尤其大陸有上電視的高天醫師的個案超詳細, 治療過程的每一首音樂都寫出來了, 好像DJ!
可不是嗎 這個緊張的社會 後現代的崩潰 經濟恐慌潮的影響
人們尋找著出口 放鬆 多文化層次紓發壓力
休閒與心理治療的相關產業因應而生
but影音快速取得-->人際偷懶-->焦慮憂鬱-->暴力等問題
DSM IV的第四軸問題 (後面會談到)
一 社會方面
*人際關係將取代知識成為教育核心
過去的升學主義-->70年代起填鴨式教育-->90年代惡性競爭-->畢業生發現自己的專業面臨淘汰恐慌
女生學會打扮=自我客觀的判斷, 非愛美而已 (英國研究)
現在社會需要鬼點子以解決各種問題>單單有知識的人
做人>做事
*兩性溝通刻不容緩
A片=對異性控制無力感
女生打扮以吸引人,but內心空虛無人真正懂, -->心靈交流欠缺
*跑社團者短時間成績下降,長遠看卻累積人脈, 懂與人溝通者,能適時顯露優點
二 性產業考慮開放
宣洩不滿與壓力-->選擇: 自虐, 暴力 VS 作愛?
台灣問題:性工業地下化
沒有性慾的小孩才需擔憂
三 文化產業=精神生活
應用音樂 ex.電影配樂,音樂治療
能紓解壓力琅琅上口>冷僻
台灣音樂 商業化&抽象化-->將漸漸妥協
---------------------------------------------
精神病判定標準
什麼是DSM IV ?
全名「心理疾病診斷統計手冊」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而IV是代表了第四版。而這次「心理疾病研討會」所發的手冊只是DSM IV的一部份,那是為了精神疾病工作者在工作上方便使用而從DSM IV中結錄出的「快速參考的診斷準則」Quick Reference to the Diagnostic Criteria(以下簡稱手冊),它在設計上是給已受過完精神疾病完整訓練者,在診斷患者上的一種工具。
DSM IV的源起及特色何在?
大家一看到那個IV就知道,這本手冊已經修訂了四個版本,所以說它是一本暢銷書嗎?那可不見得,只是因為它在工作上被需要。由於精神疾病是自古以來就存在的,而在西方從遠古時代將之視為鬼神附身、撒旦誘引…而將之視為「患者」予以治療及人性對待是在18世紀,而到了19世紀才有了所謂「心理健康」MentalHealth的觀點,認為身體會生病而心理也一樣會生病。於是出現了許多在電視、電影上耳熟能詳的但不見得知道那是什麼的名詞如「精神分裂」、「多重人格」、「歇斯底里」…等等,這樣的觀念很好,然而出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我們從喉嚨紅腫、發燒…等生理症狀可以來判定某人生了什麼病,所以有沒有可能也從患者的各種表現上來判定他是否患了某種精神疾病,於是很多精神疾患工作者合力將相關治療機構的診斷資料給它搜集起來,並起了一個會,然後決定會頭是誰一期多少錢,當然不是,而是在會議中決定了各項精神疾病的診斷標準,於是有了第一本的DSM。有趣的是據說如果你去比較第一版及第四版,你很難相信那會是同一本書,可知精神疾病的定義是那樣的不確定及不容易。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DSM IV有什麼特色:
以「操作型定義」來明確界定異常行為的類型,但也排除了許多無法被觀察到的可能原因。 從第三版到第四版改善了原先局限於個人行為因素,考慮了家庭、工作及社會環境的因素。減少原先對精神患者在道德上的標籤作用,是疾患而非罪惡。
DSM IV是如何來診斷的?
在手冊的目錄部份將精神疾患分成16類(手冊p57-284)及可能為關注焦點的其他狀況(如親子、虐待…等),詳見手冊DSM IV分類表(p9-45):
通常初診斷於嬰兒期、兒童期或青春期的疾患 (智能不足、過動兒等)
譫妄、痴呆、失憶性疾患及其他認知疾患 (認知能力或記憶消失或速減)
一種一般性醫學狀況造成的精神疾患 (如由大腦受創所引起的)
物質關聯疾患 (酒精或藥物濫用等)
精神分裂及其他精神性疾患 (深信自己是蔣中正或常有幻聽或幻視)
情感性疾患 (不是指失戀哦!而是憂鬱症或躁鬱症情緒等)
焦慮性疾患 (萬分怕蟑螂、蛇等,恐懼症、懼曠症、社交恐懼症等)
身體型疾患 (總感覺這裡痛、那裡不對勁但看了好多醫生就是找不出病)
人為疾患 (故意製造或假裝造成的身體或心理的症狀)
解離性疾患 (大家最喜歡的多重人格、忘記自己是誰怎麼會來這裡等)
性疾患及性別認同疾患 (性功能障礙、戀童癖或曝露狂等)
飲食性疾患 (如木匠兄妹或宮澤理惠的心因性厭食症、暴食症等)
睡眠疾患 (走路走到一半突然睡著了的嗜睡症、夢遊等)
他處未分類之衝動控制疾患 (竊盜癖、縱火狂、病態性賭博及拔毛癖等)
適應性疾患 (受到壓力源所造成的無法適應等)
人格疾患 (反社會型、邊緣型、自戀型等人格)
以上有這麼多的疾患,那要如何來評定呢,手冊中每一項疾患都有不同數目的診斷標準
(A,B,C…..)而有的診斷標準下又分許多的小項…等
有的會註明在該項診斷標準下的5小項必有2個以上且持續多少時間以上才符合該診斷標準 ),
而除非特別註明,否則滿足了每一項診斷標準(A,B,C…..)才能下診斷,
想成為一名精神病患不是那麼容易的,是十分嚴格的。不要像我,還記得第一次翻DSM IV,怎麼隨便翻翻這個我也有、那條我也有,最後居然發現,整本書就好像我的日記,然後好幾天睡不著,那就十分傷腦筋了。
DSM IV的多軸向的評估系統
DSM IV是一個多軸向的評估系統Multiaxial Assessment,每一位精神患者的診斷都應包括五個軸向(詳見DSM IV手冊P.47-53),夠恐怖吧!其實也沒什麼啦,只是說治療者在以往治療精神疾患時,只考慮他的症狀,啊就常常治不好,所以把責任推給其它部份說「那是他家庭的因素、那是…」開玩笑的,而是精神疾病本來就根生理疾病不同,除了症狀及行為表現外,其家庭、系統等因素本來就十分的重要,用白話文講就是DSM IV現在嘗試從五個不同的層面及方向,來對患者做更整體的考量。接下來我們就來介紹有那五軸向:
第一軸向 臨床疾患、可能為臨床關注焦點的其它狀況
大部份手冊中的精神疾患的診斷都放在這個軸向
第二軸向 人格疾患、智能不足
比較因一個人發展上所出現的問題放在第二軸
第三軸向 一般性醫學狀況
精神患者也可能有生理上的問題,不可不注意見手冊附錄G
第四軸向 心理社會及環境問題
診斷這個人的支持系統、經濟、教育、法律、職業或犯罪等問題
第五軸向 功能整體評估
從0-100分來評估,這個人的在自我、生活等整體功能好不好
也不一定對每一個患者都一定要五個軸的診斷,缺一個都不行,而只是如果有五個軸的話會有比較完整的了解。
如何來面對DSM IV?
DSM IV在學校是開成一門一學期的「臨床心理診斷」的課,要求之前必需修過「性格心理學」,所以並不是那麼的容易上手,而在下診斷的資格上則有更嚴格的要求,所以大家可以輕鬆不把的翻閱,對各類精神疾患的多樣性有一些概念,增加一些敏感度,都是很好的。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